特别会议主题

感谢所有为 IALCCE 2025 提交特别会议申请的人士!特别会议的申请现已截止,以下是建议召开的会议。

请在9 月 30 日之前通过 按钮提交个人摘要,以便纳入以下内容。

  • SS01 结构和基础设施系统的生命周期和可持续性

    法比奥-比翁迪尼 1、亚历山德拉-马里尼 2

    1.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2.意大利贝加莫,贝加莫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系

    根据《仙台框架》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性包括安全和抵御自然和人为灾害 的能力,气候变化导致的老化和结构退化会加剧这些灾害的潜在影响,以及在建筑物、 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结构工程学正在经历一场范式转变和深刻转型,向以生命周期为导向的方法转变,通过结合多种性能要求,如生态效益、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坚固性、功能性和弹性,促进可持续结构和基础设施系统的设计、维护和运营。因此,需要采取整体方法,协同补充典型的风险管理方面和可持续性要求。

    本次特别会议旨在满足这些需求,并为可持续结构和基础设施系统的生命周期设计和评估做出贡献,欢迎大家根据以下目标献计献策:

    - 通过实施将生态效益和生命周期与安全性、可靠性、坚固性、功能性和复原力相结 合的可持续性理念,鼓励减少排放和实现建筑遗产的绿色转型,以促进可持续和公 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

    - 促进结构工程在可持续性实施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

    - 拓宽建筑环境设计和评估的视野,考虑整个生命周期的结构性能和影响,采用多尺度方法,从单个结构到城市和基础设施系统的尺度;

    - 提高技术、社会和政治意识,认识到需要采用生命周期方法来实现有效的可持 续性,鼓励在专业实践中加以应用,并在监管框架中加以实施。

    由 ReLUIS WP13 结构和基础设施系统生命周期可持续性研究项目 (https://www.reluis.it/en).ReLUIS 项目由意大利民防部 (https://www.protezionecivile.gov.it/en).

  • SS02 轻质结构的生命周期设计、评估、维护和管理

    Dominika Bysiec 1、Tomasz Maleska 1、Paulina Obara 2

    1.波兰奥波莱理工大学

    2.波兰凯尔采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中使用的轻质结构在世界各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轻质结构系统的不断发展使结构能够承受比自身重量大得多的荷载。轻质结构是一种土木工程物体,它以相对较少的建筑材料和极高的设计参数区别于迄今为止建造的类似结构,例如:无中间支撑的大跨度屋顶或桥梁,相当高的建筑物、塔楼或桅杆,以及极大的有用表面或建筑物、水箱或水库的自由体积。以下所有主题均可包括在内:空间网格结构、板壳结构、穹顶和膜结构、高层建筑、塔楼、水库、桥梁以及薄壁结构、拉伸结构、缆索结构和气动结构。与传统结构截面相比,采用结构优化方案以获得结构性能更佳的高效结构形式、承载能力更强的结构截面的创新结构设计方法值得介绍。以上定义的任何材料和结构都可以讨论。因此,本次特别会议涵盖了所有类型轻质结构的分析、评估、耐久性和修复,并特别强调了此类结构的生命周期设计、评估、维护和管理。会议还欢迎对各种荷载(静态、动态)下的轻质结构进行实验和数值分析,以及介绍创新的建造和翻新方法。 因此,本次特别会议是当前轻质结构工程生命周期趋势的一部分。

  • SS06 努力实现净零排放:将生命周期评估原则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纳入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和维护中

    菲利波-朱斯托齐 1、杰拉尔多-弗林施 2

    1.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墨尔本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2.美国弗吉尼亚州布莱克斯堡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本次会议以公路和机场为重点,探讨了减少交通基础设施温室气体排放的迫切需要。鉴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和报废处理对环境的重大影响,整合生命周期评估(LCA)原则和环境产品声明(EPD)对于实现净零排放目标至关重要。

    目前正在几个关键领域开展研究,以应对这些挑战。绿色公共采购(GPP)鼓励在公共项目中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旨在从一开始就降低碳足迹。此外,低碳材料(如再生混凝土、沥青和创新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正在减少与施工和维护活动相关的排放。

    道路和机场的低碳设计和维护战略也至关重要。这些策略包括优化设计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排放;采用可再生能源;实施高效的维护方法,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会议将涵盖广泛的主题,从创新材料和建筑技术的生命周期评估到政策框架和成功应用案例研究。会议将深入探讨开展生命周期评估的方法,目的是编制环境绩效报告(EPD),强调其在决策和提高环境绩效报告透明度方面的作用。还将探讨这些可持续做法对经济和监管的影响,同时考虑短期和长期的效益和挑战。

    通过汇集专家、政策制定者和行业从业者,本次会议旨在促进知识交流与合作,推动可持续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会者将全面了解如何在道路和机场的设计和维护中有效整合生命周期评估原则和环境影响指标,推动实现净零排放。

  • SS07 数字孪生推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气候适应能力

    Yaohan Li 1、Junlin Heng 2、You Dong 3、Dan M Frangopol 4

    1.中国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建筑与质量管理系

    2.四川大学土木工程系,中国成都

    3.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中国香港

    4.美国伯利恒利哈伊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全球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不断上升。与此同时,气温升高和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正在加速民用基础设施的老化和退化,从而增加了结构失效的风险。这些影响对系统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构成了重大威胁。因此,迫切需要采用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的适应和减缓战略,以增强私人、公共和社区层面民用基础设施的气候适应能力。特别是,必须将这些战略和新方法与生命周期相结合。数字孪生与生命周期管理方法相结合,可通过协同模型和数据来模拟、监测、评估、预测和优化系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的长期性能,从而提供卓越的能力。本次特别会议旨在汇聚研究人员,交流最新知识,促进合作,利用数字孪生与传统生命周期管理相结合,提高民用基础设施的气候适应能力。我们的讨论侧重于但不限于以下领域:(1) 通过预测模型对老化和气候变化下的生命周期性能进行评估;(2) 支持老化基础设施交互式结构数字孪生的新型框架、方法和硬件;(3) 利用数字孪生进行生命周期评估,分析极端事件下的脆弱性、风险和复原力;(4) 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将数字孪生与元宇宙集成; (5) 先进的不确定性量化和建模;以及 (6) 与气候适应、减缓和决策相关的生命周期管理。

  • SS08 结构健康监测的进展:从传感技术到健康诊断

    林志斌 1、党纪 2、唐福建 3、潘虹 4

    1.林志斌,美国法戈北达科他州立大学副教授

    2.日本埼玉县埼玉大学

    3.中国大连理工大学

    4.美国北达科他州法戈市北达科他州立大学

    说明

    民用基础设施面临着各种压力--老化效应、不同的运行条件和环境影响。因此,了解其服役期间的健康状况并及时提供有条件的评估至关重要。气候变化加剧了基础设施的退化,凸显了及时进行健康评估的紧迫性。传感技术和数据挖掘领域的最新进展推动了民用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SHM)领域的突破,特别是新兴的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方法进一步增强了数据驱动和人工智能丰富的 SHM 功能,努力实现结构的完整性、耐久性和复原力。

    本次特别会议旨在汇聚 SHM 领域的顶尖专家,共同探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我们的目标是创建一个涵盖各种主题的论坛,同时强调形成我们对结构安全性和完整性理解的独特性。

    潜在贡献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结构传感技术和传感器的进步

    基于振动的 SHM

    无损检测和检验,以及基于振动的 SHM

    信号处理、损坏检测和条件评估

    结构监测、机器人技术和计算机视觉

    SHM 在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

    SHM 中的人工智能、数据驱动和数字孪生方法

  • SS10 利用人工智能对已建基础设施进行自主检测和生命周期维护管理

    Dhanada Kanta Mishra 1、Garfield GUAN 2

    1.RaSpect AI,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

    2.ConHubForm 建筑技术有限公司,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

    利用人工智能对已建基础设施进行自主检测和生命周期维护管理

    关于召开特别会议的建议

    随着基础设施系统的老化和复杂性的增加,人们越来越需要创新的方法来提高基础设施管理的效率、准确性和成本效益。本特别会议旨在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AI)彻底改变基础设施生命周期管理领域。

    会议将重点讨论人工智能驱动的基础设施检测和维护技术的最新进展,涵盖以下关键领域:

    基于人工智能的检测和缺陷探测: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进行自动视觉检测,整合传感器数据分析以加强状态评估,以及应对数据可用性和整合方面的挑战。

    预测性维护和决策支持:开发人工智能驱动的老化预测模型,设计优化维护规划的决策支持框架,探索人工智能与数字双胞胎等新兴技术的整合。

    自主检查和维护机器人技术:展示无人驾驶飞行器和地面机器人系统在自主基础设施任务中的应用,并探讨部署这些系统在技术、操作和监管方面的挑战。

    跨学科视角与治理:结合计算机科学、网络安全和政策制定等领域的见解,探讨人工智能驱动的基础设施管理的广泛影响,并讨论负责任的部署所需的伦理、法律和治理框架。

    本特别会议汇集了研究人员、从业人员和行业专家,旨在促进跨学科合作、知识共享和创新解决方案的开发。会议将作为一个平台,确定并解决关键挑战,展示实际案例研究,并为推动将人工智能有效整合到基础设施生命周期管理中的指导方针和标准做出贡献。我们相信,本次会议将为大会增添宝贵的内容,对人工智能在优化已建基础设施中的作用进行前瞻性探索。

  • SS11 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数据科学实现创新型智能维护

    野村康稔 1、古田仁 2、纳卡蒂-卡特巴斯 3、川村圭 4、江本久雄 5

    1.立命馆大学,日本东京都草津市

    2.大阪都立大学,日本大阪

    3.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中佛罗里达大学

    4.山口大学,日本山口县宇部市

    5.鸟取大学,日本鸟取县

    近年来,高效、准确地评估结构完整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了减轻维护工作量和降低维护成本,人们开始关注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进行智能维护。智能维护涵盖一系列无损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电磁、激光和雷达技术,以及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

    在本环节中,我们将探讨人工智能、智能系统和数据科学在基础设施检测、监控和维护等挑战中的适用性和实际应用。本次会议旨在全面介绍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实际应用。我们邀请大家就各种主题展开讨论,包括但不限于

    用于预测性维护和异常检测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

    概率评估和决策的贝叶斯方法

    结构健康监测(SHM)系统及其与智能技术的集成

    开发和应用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数据融合和先进分析技术用于加强维护战略

    成功展示人工智能驱动的维护解决方案的案例研究

    创新的无损检测方法及其有效性

    将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应用于基础设施的挑战和未来方向

    本次会议将为研究人员、从业人员和行业专家提供一个平台,分享他们的见解,讨论面临的挑战,并介绍旨在通过智能维护技术提高基础设施寿命和可靠性的前沿解决方案。

  • SS12 结构健康监测促进基础设施的知情管理和决策

    Laura Ierimonti 1、Simon Laflamme 2、Ayan Sadhu 3、Ilaria Venanzi 1

    1.佩鲁贾大学,意大利佩鲁贾

    2.美国爱荷华州艾姆斯爱荷华州立大学

    3.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西部大学

    最近,世界各地发生了多起涉及桥梁、大坝和其他重要基础设施的灾难性事件,导致重大损失、中断,甚至生命损失。对这些结构的评估和管理程序往往已经过时,无法满足当前的设计和维护要求,而且必须在短时间内利用有限的财力和人力资源来保证及时有效地采取行动。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适当的工具来支持决策过程,以提高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复原力。有效的资源分配对于制定优化基础设施管理规划、风险缓解战略和恢复行动的有效方法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结构健康监测(SHM)可以为风险评估和决策程序提供支持。

    传统的设计和管理方法被以生命周期分析为基础的方法所取代的情况并不少见,因为生命周期分析可以考虑系统生命周期内更广泛的性能指标。寿命周期分析可以考虑设计中的不确定性,考虑多种并发或交互危害的影响,并解决潜在的恶化和渐进损坏问题。因此,在这些生命周期分析程序中集成 SHM 系统有助于量化 SHM 的效益。例如,可以利用这种先进的模型来了解如何利用 SHM 系统来减少多种危害条件下的结构状况不确定性。

    本次特别会议的重点是基于 SHM 的老化桥梁风险分析方法,以及从生命周期角度进行优化管理和决策的方法。因此,本次特别会议将促进从事 SHM、桥梁风险评估和管理的顾问和研究人员之间的对话,汇集技术进步以及案例研究和现场经验。

  • SS13 恢复自然的土木工程

    Yiannis Xenidis 1、Elisabete R. Teixeira 2

    1.希腊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

    2.ISISE-UM 结构工程可持续性与创新研究所--葡萄牙吉马良斯米尼奥大学

    欧盟的生态系统正在令人担忧地退化,从而增加了自然灾害的影响,并阻碍了有效实现碳捕获和碳存储的目标。欧盟理事会最近通过的《自然恢复法》是第一部全欧洲范围内的综合性法律,旨在恢复生态系统、栖息地和物种,使具有生物多样性和复原力的自然得以长期、持续地恢复,促进实现欧盟的气候减缓和气候适应目标,并履行国际承诺。

    土木工程在这方面可以发挥新的作用,因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需要反向实施土木工程:与其说人类生活需要适应自然环境,不如说现在需要恢复自然以保障人类生活。虽然生命周期土木工程已经讨论、推广和实施了多年,但结果显然并不令人满意,因此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或许还需要转变土木工程研究、教育和实践的模式。

    本次特别会议的范围是在全球范围内讨论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土木工程的生命周期来恢复自然。因此,欢迎就以下特定主题的研究、教育和实践等广泛领域投稿:

    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对土木工程的影响。

    基础设施整个生命周期的碳管理。

    调整城市规划和城市计划的执行,为大自然的长期保护服务。

    土木工程设计的弹性、拆卸、预制、全寿命护理和结构寿命延长。

    地方当局处理生命周期工程的能力以及相应的抗灾措施和风险管理标准。

    建筑环境系统中的社会技术系统和人为因素。

    利用数字工具有效开展生命周期土木工程。

    关于土木工程恢复自然的专业和学术培训。

  • SS15 承受意外荷载的新建和现有结构的可靠性、稳健性和风险评估

    Robby CASPEELE 1 , Jian-Bing Chen2, De-Cheng Feng3, Xiao-Hui Yu4, Hao Zhou5, Xiao-Dan REN2, Xiang-Ling GAO2丁禄川 2

    1.比利时根特根特大学

    2.中国上海同济大学

    3.中国南京东南大学

    4.桂林理工大学,中国桂林

    5.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广州

    据估计,2000 年至 2019 年记录在案的灾害造成了 2.97 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约 123 万人的生命损失。这些损失大部分可归因于地震、火灾、爆炸、恐怖袭击、车辆撞击、洪水、山体滑坡甚至人为失误等极端或异常事件造成的结构性坍塌。随着全球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可以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设计足够可靠和坚固的结构,以抵御意外荷载。考虑到极端事件是一种低概率/高后果现象,在土木工程结构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随时都可能发生,因此无论是新建结构还是现有结构,在设计和评估时都应考虑到抵抗这些事件的倒塌能力。此外,在优化决策的框架内,有必要对结构的可靠性、稳健性和抗倒塌风险进行定量评估。

    本次特别会议(SS)旨在汇集科学家、学者和执业工程师,共同探讨在设计和评估承受意外荷载的新建和现有结构时,结构抗倒塌性能的理论方面、实验结果、数值建模和实用建议。讨论范围包括

    工程结构和系统在意外荷载下的可靠性分析和脆性建模;

    与结构稳健性有关的备用负载路径建模、老化或劣化效应、系统可靠性和风险分析;

    随机力学在关键民用基础设施可靠性计算、稳健性量化和风险评估方面的进步;

    基于损伤/断裂力学的确定性和随机失效/坍塌分析;

    基于可靠性的设计优化和基于性能的结构防倒塌设计;

    气候变化对多种灾害和土木工程结构在其整个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安全和决策的影响。

    本次会议特别欢迎涉及不同结构系统的理论发展和应用。

  • SS17 组织背景下的生命周期管理

    Jaap Bakker 1、Han Roebers 2

    1.荷兰乌特勒支 Rijkswaterstaat 市

    2.北荷兰省,哈勒姆,北荷兰,荷兰

    对于任何参与设计、建造、维护和运营民用建筑和网络的人来说,生命周期的思考和行动都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经历了上个世纪战后工业化时期各种大型建设项目的巨大发展之后,民用资产的老化已成为一个重大问题。虽然社会主要依赖于这些资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这些资产逐渐不堪重负,在技术和功能上都已过时。所需的巨大投资既是经济挑战,也是环境负担。人力和物力资源的稀缺,以及一些民用建筑的文化价值,都加剧了这一挑战。生命周期管理(LCM)解决了民用建筑生命周期内性能、风险和成本之间复杂而动态的相互作用。生命周期思维和行动对于确保民用建筑满足未来需求、抵御预期和意外事件以及长期的成本效益至关重要。

    本特别会议旨在讨论支持生命周期决策的方法和技术。这可能包括未来风险的量化方法、未来性能的量化方法和生命周期内未来成本的量化方法。但这也可能包括将管理这些参数所需的决策参数结合起来的方法,以及支持基于生命周期管理因素组合的整体决策支持。

  • SS21 结构和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设计与评估,以防止气候变化

    Helena Gervasio 1 , Jose Matos 2 , Xin Ruan 3 , Michael Dawson 4

    1.葡萄牙科英布拉科英布拉大学

    2.葡萄牙吉马良斯米尼奥大学土木工程系,2

    3.中国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4.可持续性,澳大利亚钢铁协会,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皮姆布尔

    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正在给全世界带来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世界被认为处于气候紧急状态,需要采取紧急的去碳化措施来控制气温上升并减轻这些影响。在此背景下,欧盟的去碳化目标是到 2030 年至少减少 55% 的温室气体排放,然后到 2050 年实现气候中和。

    本次特别会议的重点是低体现碳和低运行碳结构和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设计与评估。因此,特别会议旨在汇聚研究人员,交流知识,促进合作,以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讨论重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i) 低碳材料,(ii) 适应性和拆卸设计,(iii) 建筑/桥梁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iv) 基于数字工具的碳评估,以及 (v) 生命周期碳设计和评估,以提高抗灾能力。